第(1/3)页 半晌后,朱元璋坐在龙椅上,手边的茶盏早已凉透。 他盯着那块屏幕,脑海中那个念头抑制不住的开始生根发芽。 【既然聊到了大一统,聊到了文明的韧性。】 【那咱们就不得不把时钟拨回去,拨回到那个被无数后世网友戏称为“新手保护期”、“开挂体验服”的特殊年代。】 【那个由“鬼相”木正居一手打造的——永乐盛世!】 【在这个版本里,咱们的大明,画风是这样的——】 画面骤然拉开。 那是宣德十九年的南京城。 夜幕降临,可这座城市没有像洪武年间那样陷入黑暗和宵禁的死寂。 街道两旁,立着一根根造型奇特的铁柱,琉璃罩内,发出明亮而稳定的白光。 光芒连成一片,如同一条条游动的火龙,将整座城市照得亮如白昼。 宽阔的水泥马路上,不再是泥泞不堪。 一辆辆由蒸汽为动力的公共马车,挂着“秦淮线”、“夫子庙线”的木牌,在平整的路面上飞驰。 车厢内,坐着的不是达官显贵,而是穿着粗布短褐的贩夫走卒,甚至是提着菜篮子的大娘。 他们脸上没有菜色,没有面对官差时的惊恐,只有一种名为“安逸”的从容。 路边,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。 “热乎的白面馒头哎!一文钱二个!不够秤白送!” “新到的澳洲羊毛衫!木氏纺织厂出品,暖和又透气!” 镜头拉近,对准了一处挂着“社学”牌匾的院落。 已是戌时,院内却依旧灯火通明。 透过窗户,可以看到几十个年龄各异的孩童,正摇头晃脑地大声诵读。 他们身上穿的衣服虽然打了补丁,但洗得干干净净。每个人的桌上,都放着一本厚厚的、印刷精美的书籍。 讲台上,教书先生手里拿着戒尺,指着黑板上的拼音和简化字,唾沫横飞。 【看到了吗?】 【这不是21世纪,这是十五世纪的大明!】 【在别的国家还在玩泥巴、烧女巫、把黑死病当上帝惩罚的时候。】 【大明的百姓,已经过上了这种日子!】 弹幕瞬间爆炸。 【这就是传说中的“木圣治下”吗?这哪里是封建社会,这分明是资本主义萌芽……不对,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啊!】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