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毕竟,原本历史上记载中的这帮人,几乎就没什么表现出他们能力的机会。 张世泽战死,成了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城时杀死的最高爵位者。 朱纯臣投降,成了大明的投降国公。 这种记录,让朱由校怎么去相信他们? 可伴随着朱由校对于朱纯臣那个老梆子的了解逐渐加深,朱由校也清楚了一个事情。 老朱家血脉中的凉薄天性,是与生俱来的。 虽然说靖难武勋大多活的不错,有滋有味。 可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们作为武勋的荣光,已经逐渐的消失了。 而少了皇帝恩宠,少了天子重用的武勋们,更是随着大明朝文官集团的崛起,而开始在大明朝堂中,失去话语权。 几百年下来,到了如今的大明朝,还一心跟着朱家皇室,以大明利益为重,如同英国公一脉一样的,已经没几家了。 更多的,是像朱纯臣一样,虽然有着不俗的才华,但是大部分心力和算计,都用在自家利益上的人。 知道了这个情况之后,朱由校也不知道怎么吐槽自己的那个便宜弟弟了。 难怪,崇祯登基之后,明明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了。 可是朱由检就是收不到钱,存不足军费,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明的将士,成为了社会矛盾的牺牲品。 只能看着大明的国土,在他的励精图治下,逐渐被反贼和建奴侵蚀。 虽然说,朱由校的心中,对于原本历史上的崇祯,其实没太大好感。 好谋无决,喜欢甩锅,而且天性凉薄,对一切都极为无情。 可是唯独一点,的确无法否认。 那就是崇祯皇帝的勤勤恳恳、以及他励精图治、宵衣旰食、事必亲躬想着挽救大明朝的这一点。 是无法否认的。 毕竟现在在朱由校面前的朱由检,这么好端端一个小伙子,二十多岁就已经满头白发了。 加上高压力带来的精神分裂,让崇祯一个人,有了机智果断的一面,也同时有了凶暴残忍严苛的一面,导致本来就对大明朝的利益漠不关心的武勋集团,选择了闭口不言。 最终才导致崇祯一朝,自袁崇焕死后,居然没有一个能打,而且死忠大明的将领出现。 两相对照之后,朱由校很果断的选择了暂时让朱纯臣这个自保派的武勋,跟在自己身边。 让那些以自身利益为第一主旨的勋贵知道,跟着皇帝走,大口吃肉,大口喝汤不是梦。 同时,在张维贤这种对大明死忠,而且身居高位的武勋出现之后,朱由校打算大力扶持他们,告诉整个大明的武勋阶层。 第(2/3)页